日本孩子的饮食常识教育有哪些-日本儿童营养食谱

第三方分享代码
hacker 3年前 (2022-07-03) 黑客团队 108 4

目录介绍:

日本是怎样进行食育教育的?

日本饮食文化从童谣就能看出来,日本小孩子在学校爱唱歌,歌曲里面就有很多食物,日本的妈妈还会和孩子一起做便当,而日本的食育教育体系也是非常健全的。也正是由于日本健全的食育体系,孩子们从小养成了合理饮食和尊重食物的良好习惯。因此日本的食育教育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目前国内的食育教育相对还比较匮乏,可能与目前中国儿童的教育压力比较大的原因有关。家长在关注儿童学业的同时,无法同时兼顾更多的知识内容。因此食育需要从政府、学校、家庭入手,做更多的普及和推广。食育应该是德、智、体、美、劳教育的基础。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好侍食品(中国)专项基金开展的“好食之旅”系列活动设计的食育课程兼具了德智体美劳的多元化渗透式教育,和传统的教学相比,食育课堂上的动手操作能给孩子们带来最直观的感受。通过食育教育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和健康的饮食习惯,增加孩子们的营养健康知识和辨识食物是否健康和安全的技能,为提高学生未来的健康生活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比遗传多长高十厘米的日本小孩,在餐桌上有什么样的好习惯?

家有孩子,父母都希望他们能拥有大长腿高个子,但除了通过后天营养助力之外,孩子的身高主要受遗传影响。

由此,不同的人群之间有着明显的身高差异,例如,欧洲人普遍身形高大,而亚洲人则相对矮小,其中,日本尤为显著。

半世纪以来日本人已悄悄长高10余厘米

自古以来,日本人常被贴上矮的标签,以致在以前,人们提及日本,都会在前面加一个“小”字,因为在半个世纪以前,日本人的平均身高仅为160cm。

不过,半个世纪过去了,日本人虽没有完全摆脱矮的标签,但是国人平均身高已经悄悄增长了10余厘米,可以说是显著提升。

众所周知,

孩子的身高“7分天注定,3分靠打拼”

,但明显日本人在身高的遗传上并不占据优势,他们又是如何在半世纪内实现悄悄拔高的呢?

据专家揭露,日本人长高的秘诀其实在餐桌上。

他们知道自己的遗传劣势,于是在日常饮食上下足了手笔,要求孩子每天都坚持喝牛奶,膳食多吃富含锌、碘等营养物质的海产品。

一代代人坚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使得这个民族仅用50年的时间,就实现了身高增长10cm的夙愿。

但是,

我国近些年来身高增长现状却有些堪忧,并未达到预期。

据2017年,我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和美国迪巧联合发布的调查研究显示:

我国超50%的宝宝目前未达到遗传身高,而有约80%的宝宝卫生身高无法达到父母的预期。

调查人员同时指出,饮食习惯不佳,是造成当前国人身高未达标的主要原因。

而与正悄悄长高的日本人相比,饮食习惯主要存在两个差异:

其一,国人主食多以面食为主,如马铃薯、地瓜等,而日本多以海产品为主,营养结构逊色不少。

其二,日本人早在半个世纪前就要求孩子喝牛奶,而我国“每天一杯奶”营养计划直至2012年才开始大范围推广,相比晚了不止50年。

而专家在经过细致研究后发现,日本人平均身高的增加,

主要举措是注重孩子长高的核心营养素供给,如蛋白质、锌、铁、钙(排名不分先后)等。

像在日本餐桌上,肉类、鸡蛋、牛奶、牡蛎、海鲜等都是常见的食物,而它们则是上述核心营养素的隐藏大户。

由此可见,日本人的“营养计划方案”确实行之有效,值得我们借鉴。但是,任何事情都是物极必反,多吃不一定长高,很可能让孩子在肥胖的路上越走越远。所以,在孩子的日常饮食中,父母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坚持饮奶

孩子长身高,钙质的摄入是关键。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

我国2-3岁儿童膳食钙摄入量为每天600毫克,4-5岁为800毫克,但目前普遍实际摄入量都低于指导量。

而专家建议,奶和奶制品中所含的钙含量丰富且吸收率高,是儿童最佳的来源。

首先,5岁以下的儿童每日需饮奶300-400毫升,5岁以上的儿童每日需饮奶400-500毫升,且需要避免摄入乳饮料等“假牛奶”,最好是喝纯牛奶,或者舒化奶、酸奶。

其次,还可以多吃富含钙质的豆制品、海产品、干果等食物。

再者,当宝宝厌奶,或者饮食不均的时候,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直接补充钙剂,并多晒太阳,获取维生素D,促进钙质吸收。

2、饮食均衡

除了钙质之外,蛋白质、锌、铁等物质也是儿童长身高的核心营养素,日常也需注重补充。

蛋白质:

首选更易吸收的动物蛋白,1岁以上的孩子每天吃50克肉、1个鸡蛋、饮用400毫升奶,就基本可以满足生长发育所需。

日本是怎么进行“食物教育”的

在日本学校或家庭,关于“食物”的主题活动非常多(即所谓“食育”培养)。这不仅仅指单纯的餐桌礼仪和食品的营养搭配。

作者:生活在日本的华人妈妈唐辛子

不久前去参加女儿小学的“学园祭”(日本校园类似于中国的“开放日”),活动中五年级孩子在老师带领下制作的1000份年糕,特别让我惊讶和感动:所有做年糕所使用的糯米,全是今年春天,五年级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自己播种、栽培和收割的!

原材料自己生产、打年糕、调制口味也是孩子在老师和做义工辅导的家长的带领下完成。全程参与,不仅能让孩子们学到知识,还能更完整地培养出孩子们对食物的珍惜与感谢的心。

在日本学校或家庭,关于“食物”的主题活动非常多(即所谓“食育”培养)。这不仅仅指单纯的餐桌礼仪和食品的营养搭配:

▋鼓励孩子吃饭“又快又好”并不科学

日本学校非常重视对孩子体能的锻炼。体现到食物方面,则要求孩子,保证营养平衡的、正常而有规律的饮食生活、食品的安全、慢嚼细咽的饮食习惯。

下面这张图片是去年12月份,女儿所在的日本小学的一份午餐菜单。为了让家长们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午餐内容,日本的幼儿园或是学校的“给食中心”会提早1-2星期将下一个月孩子们的“午餐菜单”提早发放到家长手中。这份“午餐菜单”包括这样一些内容:当月每一天的午餐内容,以及这些午餐所使用的食材种类及数量,所包含的各类营养成分是多少等,全部一一详细注明。

孩子们的妈妈在拿到学校的午餐菜单之后,便可以以此为参考,来决定孩子在家中的早餐和晚餐菜单了。按照学校的“给食中心”营养师的建议,要保持饮食的营养平衡,要求一天之中按照热量,碳水化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的营养需求,每天至少要摄取30个品种以上的食物。(回复“436”查看少年商学院微信文章《为什么日本人如此重视孩子的早餐》)

对国内的家长来说,最值得注意的是“慢嚼细咽”这四个字。记得女儿在三岁左右,回国内上过半年幼儿园,那段时间,女儿回家吃饭都跟抢似的,唯恐自己吃得不够快,似乎只有吃得快才能算吃得好,才是吃饭听话的孩子。其实这非常不科学,单单考虑孩子们吃饭过快,容易囫囵吞枣,食物得不到充分的咀嚼而咽到肚子里,就会给肠胃带来负担,引起消化不良,又怎么充分吸收营养?

▋ 孩子亲自动手,感受食物带来的乐趣

吃得好,也要吃得开心。日本妈妈们经常会变着法儿捣鼓菜单花样,甚至盛菜用的器皿,偶尔改变进餐的方式和地点,甚至根据菜单的不同,在进餐时间播放一些背景音乐,制造愉悦的用餐环境等。这都源于日本人的一个信条——进餐过程尽可能愉悦口舌、愉悦肠胃,吃下去的食物才会被愉快地吸收,并成为你身体的一个部分。

吃得开心,也要吃得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缘分不可多得,而人与食物之间的缘分也同样是不可多得的。想想那一粒米,它得花上一年的时间辛苦成长,才最终进入你的饭碗,而不是别人的饭碗,这该是件多么值得珍惜和感恩的事!

培养孩子的这种“开心”和“珍惜”,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孩子们自己动手,亲自体验这个过程。如同文章开头举的那个例子,孩子们在实践中学到了许多课文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对自然中其他生物或植物的认识与热爱;对食物的感恩;团队与协作精神。等等。这一切,都是培养孩子丰富内心的过程。

▋ 课堂作业:去鱼市场采访工作人员

提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我们第一个想到的也许是不乱扔垃圾。而实际上,仅仅只“不乱扔垃圾”是远远不够的。在日本孩子的“食育”培养中,对于环境所怀有的爱护之心,还包括“减少浪费”——不仅仅只是减少食物的浪费,还有减少能源的浪费。

目前,日本学校的“给食中心”对于孩子们在学校的午餐所提出的一个口号是“地产地销”。也就是在提供给孩子们的学校午餐倡导使用本地的原材料,这样可以节省人力,减低食品成本,同时还保证食物的新鲜度。更重要的是能够减少流通过程中的能源浪费与废气排放——这些都是爱护环境的一个部分。

日本的学生餐是咋样的?有哪些细节值得我们学习?

对于爱旅游的中国人来说,日本素来不是一个让人觉得陌生的国家。这个国家是有名的旅游国家,境内丰富的人文色彩和风俗习惯特别出名,同时高速发展的经济带来的国民教育提高,也让日本的街道变得整洁,国民变得相对文明,所以日本多年被评为全球最适合旅游的国家,每年也都会吸引着不少的国人前往旅游。

01日本的“供餐制度”

所以在经济爆发的这些年中,很多人对于日本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需要承认的一点是,这个国家虽然很多都不喜欢,和我们拥有着难以释怀的感情,但这个国家同样拥有许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就比如在对待中小学生的饮食问题上,就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众所周知孩子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所以如何保障孩子健康顺利地长大就显得弥足珍贵。因此目前很多学校都在推出营养午餐的活动,就是希望能够保障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只不过这一点其实日本很早就已经开始推行,据了解它始于日本山形县。

02早期的日本学生餐特别廉价

日本的“供餐制度”源自于山形县鹤岗町的私立忠爱小学,当时有很多家境贫寒,不带盒饭的孩子,所以这个学校的僧人就提供饭团,烤鱼和咸菜等午餐。因此开始逐渐流行在了日本,得到了不少日本学校的效仿。

不过二战开始后,食品供应不足,这样的“供餐制度”也就停止了下来。等到再度推行的时候已经到了1952年,并在1954年的《学校供食法》中制定了规则和制定。不过那个时候的日本并不发达,再加上一些因素,美国的小麦和奶制品被大量以低价倾销的方式输入了日本,因此当时日本学校的供餐基本是使用面包,油炸鲸鱼肉和牛奶。这个时候的日本供餐并不多样,并且十分单一,所以当时的学生其实怨声载道的。

0360年代后,日本重视学生餐营养和多样,如今已十分丰盛

不过等到60年代中期后,供餐中心的普及,开始让菜肴的种类和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1976年之后更是完全开放了自从,从中式菜肴,日式菜肴和西式菜肴都有,什锦水果,牛奶冻,水果沙拉的甜品也开始出现,那时候日本刚刚经济高速发展,首先想到改善的就是学生的饮食条件。

等到90年代后,日本的学生餐也就定型了下来,做法追求变化,“食育”的观念也开始兴起,这样的模式只需到了今天。主要分为的是这么几个要点,一点是种类多样且营养均衡,在现在日本的学生餐都会提前一周的时间将菜谱发给家长,其目的是为了让家长放心,第二点是为了让家长错开菜肴相似的日子,避免学生出现厌食的情绪,因为如此日本的学生餐利用率都相对较高。

而这些食谱遵循营养师的建议,对于不同年级学生的营养摄入都有不同的标准,一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餐就差距很大。

同时还有“节日供餐”,“毕业礼供餐”,例如3月底女儿节,当地会推出不常见的手卷寿司,七夕节能吃到银河果冻,中秋赏月团子,圣诞蛋糕和炸鸡,都让学生十分期待。

04重视食育,让孩子懂得保护粮食

而第二点就是重视食品安全和重视物美价廉。发展到现在日本的供餐制度是不免费的,但其实也相对人性,首先他们征收的价格并不高,多数日本家庭都能轻松简单地承担。如果有贫困家庭的话,也会减免这类孩子的费用,就是为了在饮食和教育上让他和其他人处于同一条起跑线。而对于食品安全就不需要多提了,任何发达国家都重视食品安全,学生餐自然更加不能例外。

这最重要的第三点就是“食育”,从90年代开始,日本重点推行食品教育,当地一直有一些活动,尤其是在乡下的地方,特别重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观念,这样的乡下学校还有菜园和饲养屋的存在,让孩子可以夏天种菜和自己饲养鸡鸭,就是为了让那个孩子知道劳动精神的重要性。

其次的话学生还需要接受相关的营养知识,需要有序的发放和领取午餐,需要自己清洗餐具等环节,也是为了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用餐礼仪,而这样的举措对多数日本人的影响都十分深远,就是40多岁的人也会在闲谈中讲述自己在学校供餐经历。

而这就是日本的供餐文化史,不可否认日本学生餐会被这么多人推崇不是没有有原因,他们确实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不过我们也发展得不差,如今正在推行的幼儿园供餐其实也很出色,相信未来也会越来越好。

日本饮食习惯是什么?

1、日本料理以鱼、虾、贝等海鲜品为烹饪主料,并有冷、热、生、熟各种食用方法。

2、日本料理非常讲究保持食物的原味,所以不提倡加入过多调料,以清淡为主。对菜肴的色面尤其有着很高的要求,不但使用各式各样非常精致的盛器来装食物,对食物的形状、排列、颜色搭配也都有很细腻的考虑。

3、日本人爱吃鱼以及各种海味、瘦猪肉、牛肉、鸡、鸭、鸡蛋和各种野生禽类及蔬菜、豆腐、紫菜,但不吃羊肉、猪内脏及肥猪肉。

4、日本人很讲茶道,餐前餐后都喜欢喝茶,特别喜欢喝清茶。

5、日本的冷面是放在竹制盘上,用筷子夹起一口的数量放在冷汤里进食。有些餐馆没有附上汤匙,日本人习惯拿起来喝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饮食习惯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

  • 访客 2022-07-03 15:18:24 回复

    孩子。其实这非常不科学,单单考虑孩子们吃饭过快,容易囫囵吞枣,食物得不到充分的咀嚼而咽到肚子里,就会给肠胃带来负担,引起消化不良,又怎么充分吸收营养?▋ 孩子亲自动手,感受食物带来的乐趣吃得好,也要吃得开心。

    1
  • 访客 2022-07-03 15:57:07 回复

    单之后,便可以以此为参考,来决定孩子在家中的早餐和晚餐菜单了。按照学校的“给食中心”营养师的建议,要保持饮食的营养平衡,要求一天之中按照热量,碳水化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的营养需求,每天至少要摄取30个品种以上的食物。(回复“436”查看少年

    2
  • 访客 2022-07-03 16:08:58 回复

    需饮奶300-400毫升,5岁以上的儿童每日需饮奶400-500毫升,且需要避免摄入乳饮料等“假牛奶”,最好是喝纯牛奶,或者舒化奶、酸奶。其次,还可以多吃富含钙质的豆制品、海产品、干果等食物。再者,当

    3
  • 访客 2022-07-03 08:09:37 回复

    一代代人坚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使得这个民族仅用50年的时间,就实现了身高增长10cm的夙愿。但是,我国近些年来身高增长现状却有些堪忧,并未达到预期。据2017年,我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和美国迪巧联合发布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超50%的宝宝目前未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