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介绍:
求一则关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公益广告文案
海峡两岸红十字组织签定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协议
2008年12月5日,海峡两岸红十字组织在四川省映秀镇举行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协议举行签字仪式。
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江亦曼、台湾红十字组织会长陈长文在协议签字,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四川、甘肃、陕西省有关领导和红十字会负责人出席了签字仪式。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灾害波及甘肃、陕西省,数万同胞在灾害中不幸遇难,数百万家庭失去世代生活的家园,数十年辛勤劳动积累的财富毁于一旦。灾害无情人有情,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全国人民、台港澳同胞、华人华侨以及国际社会踊跃捐助,积极救助地震灾区群众。
台湾红十字组织在地震发生后的很短的时间里,立即组织搜救队前往灾区开展紧急搜救行动,并根据灾区的需要向灾区派出了一只医疗队,为受灾群众开展医疗救助服务。在台湾,也出现了充满感人激情的募捐大行动场面,社会各界积极踊跃捐款,还向灾区紧急运送了大量的救灾物资。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十分艰巨,充满挑战的工作。面对受灾面积广大、受灾人口众多、自然条件复杂、基础设施损毁严重的困难局面,在总体重建规划下,台湾红十字组织根据灾区的需要和重建计划,积极参与灾区的灾后重建项目。此次大地震造成众多学校、医院的房屋损毁倒塌,给灾区的人民群众的看病治疗,学生的学习带来极大的困难。帮助同胞,减轻痛苦,恢复正常的生活,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为此,海峡两岸红十字组织从人道出发,经过认真商讨和研究,海峡两岸红十字组织决定,在曾经是汶川大地震的震中----映秀镇,签署“海峡两岸红十字组织共同参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协议”。该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台湾红十字组织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工作的正式开始,也向世人展示红十字组织积极参与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决心和意志,同时,也标志着中国红十字会在灾区的重建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备灾救灾工作是红十字会的传统工作,也是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海峡两岸红十字组织在历次国内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的时候,都能积极支持,相互配合,充分体现了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深厚感情。通过海峡两岸红十字组织的共同努力,地震灾后重建项目将会尽快地予以实施。
这次海峡两岸红十字组织签署的协议包括四川、甘肃和陕西三省地震重建项目,其中包括44所学校,43所卫生院,1所康复中心,以及寒梅助学计划,总计13.75亿新台币。
为响应国家号召,中国红十字会近日为四川、陕西和甘肃三省灾区群众采购了26.7万床棉被、26.5万件棉衣,其中四川近19万床棉被、13万件棉衣,价值近3000万元。台湾红十字组织也捐赠了2400床棉被。
江亦曼和陈长文在阿坝州向灾民分发了海峡两岸红十字组织筹集的棉衣、棉被。
据悉,中国红十字会灾后重建工作已全面展开,截至10月底,中国红十字会已分别与四川省、甘肃省、陕西省签订援助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备忘录或协议书。其中,计划援助四川首期项目总金额为25亿元人民币,目前已确定11.8亿元人民币的项目援助额度,在成都、绵阳、德阳、阿坝、雅安、广元等六市(州)援建16417户民房、196个学校、190个卫生院、631个卫生站、30个村民活动室;计划援助甘肃项目总金额为5.63亿元人民币,目前已确定近3.1亿元人民币的项目援助额度,在陇南、甘南、天水等3个市(州)援建9806户民房、65个学校、79个卫生院、68个卫生站、66个村民活动室、1个备灾中心;计划并已确定援助陕西项目总金额达4亿元人民币,在汉中、安康、宝鸡3市援建13244户民房、68个学校、75个卫生院、132个卫生站、1个村民活动室、1个集镇饮水工程。目前,确定在四川、甘肃、陕西三省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资金已拨付灾区,共援建39467户民房、329所学校、344所卫生院、831所卫生站、97个村民活动室、1个集镇饮水工程和1个备灾仓库。这些重建项目在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已陆续开工,一些灾民住房已竣工,灾民搬进宽敞的新居。另外,地方各级红十字会也在积极参与和落实援助汶川地震灾区的灾后恢复重建项目。
汶川大地震14周年结婚7周年怎么发朋友圈
可以发念逝者之好,思生者之过。倾儿女之情,尽匹夫之责。不时流泪,是为了自我激励,偶尔脆弱,是为了更加坚强,回味嘱托,是为了高举承诺!
谁知道华县大地震的情况!
历史上的陕西华县大地震 1556年1月23日夜,中国陕西省南部秦岭以北的渭河流域发生的一次大地震。是中国人口稠密地区影响广泛和损失惨重的著名历史地震之一,估计震级为8级。据史书记载,以陕西渭南、华县、华阴和山西永济四县的震灾最重,故称为华县地震。101个县遭受了地震的破坏,分布于陕、甘、宁、晋、豫5省约28万平方公里。地震有感范围为5省227个县。震中区为西安市以东的渭南、华县、华阴、潼关、朝邑至山西省永济县等,约2700平方公里。陕西、山西、河南三省97州遭受破坏。余震月动三五次者半年之久,未止息者三载,五年渐渐方止。《中国地震目录》归纳史书记载对此震的描述是:“秦晋之交,地忽大震,声如万雷,川原坼裂,郊墟迁移,道路改观,树木倒置,阡陌更反。五岳动摇,寰宇震殆遍。陵谷变迁,起者成阜,下者成壑,或岗阜陷入平地,或平地突起山阜,涌者成泉,裂者成涧,地裂纵横如画,裂之大者水火并出。井泉涸废,新泉涌流,喷高丈余。山移河徙四五里,涌沙、陷没亘数千里。华山诸峪水北潴沃野,渭河涨壅数日。华县、渭南、华阴及朝邑、蒲州等处尤甚。郡城邑镇皆陷没,塔崩、桥毁、碑折断,城垣、庙宇、官衙、民庐倾颓摧圮,一望丘墟,人烟几绝两千里;四处起火,数日火烟未灭;民天寒露处,抢掠大起。军民因压、溺、饥、疫、焚而死者不可胜计,其奏报有名83万有奇,不知名者复不可数。”曾亲身经历过华县地震的明代官吏秦可大在《地震记》中写道:“受祸人数,潼、蒲之死者什七,同、华死者什六,渭南之死者什五,临潼之死者什四,省城之死者什三,而其它州县。则以地之所剥剔近远分深浅矣”。据史料记载,死亡人口上万的县,西起泾阳,东至朝邑;死亡人口上千的县,西起平凉,北至庆阳,东至绛县。震时正值隆冬,灾民冻死、饿死和次年的瘟疫大流行及震后其它次生灾害造成的死者无数可计。地表出现大规模形变,如山崩、滑坡、地裂缝、地陷、地隆、喷水、冒砂等。历史文献记载地震裂缝“裂之大者,水出火出,怪不可状,人有坠于穴而复出者。有附于水穴之下,地复合,他日掘一丈余得之者”。华县地震之所以造成巨大损失,震中区位于河谷盆地和冲积平原,松散沉积物厚,地下水位高,地基失效,黄土窑洞极易倒塌;且地震发生在午夜时分,人们没有丝毫准备有关;加之地震前两年关中地区大旱,岁荒粮歉,地震后完全丧失了抗御灾害的能力。《明史》对这次地震记载为: “(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壬寅,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郭房屋,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数震,或累日震不止。河、渭大泛,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 (明)李可久《华州志》也记载了地震时地裂缝的概况以及人员伤亡情况。顺治《渭南县志》记载:“嘉靖乙卯季冬十二日子夜大震,声如轰雷,势如簸荡,一时公私庐舍城垣尽圮。死者数万人。地裂数十处,水涌……”(明)张瀚《松窗梦语》记载:“嘉靖乙卯冬地震渭南、华州等处,余自出陕,经渭南县,中街之南北皆陷下一二丈许”。万历《华阳县志》卷七记载,“民惊溃走,垣屋尽倾,知县陈希元等罹变,人畜压死不可胜计,地裂水涌,人多坠于穴,自乙卯至己末震渐方止,自古灾伤无此惨也”。 (明)米登岳《华阳县续志》记载,“地裂数丈,水涌数尺,殿宇为之倾倒,隆庆六年三月曾重修”。 (明)赵时春《赵浚谷文集》卷八曾记载,“山多崩断,潼关道壅,河逆流,清三日,水从坼窦涌沙,没麦败田,圮屋覆灶”。万历《白水县志》记载:“且走山裂石,涌水泛河,变异之大,’古今所未有也”。(明)宗臣《宗子相文集》记载:“地颤山愁千万里,奇峰片片下沉水,黄河直上峰头座,忽散人家室屋里。往往屋上游赤鲤,千门万户半作鬼,广厦高宫尽成土,白日不闻父老哭”。万历《同官县志》记载:“嘉靖三十四年大饥,十二月十二日夜地震有声,同漆二河水涨,坏公私庐舍以百计”。嘉靖《耀州志》记载:“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夜,关中地大震,河水涨,井泉水溢。人死者耀州三干余人,同官二干五百余人,富平三万余人;三处坏公私庐舍以数万计。始将军山比宝鉴山高,是后二山等高,他处陵谷变迁,人死者益多”。 这次地震人员伤亡如此惨重,其重要因素是由地震引起一系列地表破坏而造成的。其中,黄土滑坡和黄土崩塌造成的震害特别突出,滑坡曾堵塞黄河,造成堰塞湖湖水上涨而使河水逆流。当地居民多住在黄土塬的窑洞内,因黄土崩塌造成巨大伤亡。地裂缝、砂土液化和地下水系的破坏,使灾情进一步扩大。这个地区的房屋抗震性能差,地震又发生在午夜,人们难有防备,大多压死在家中;震后水灾、火灾、疾病等次生灾害严重,加上当时陕西经常干旱,人民饥饿,没自救和恢复能力。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致灾原因。 震灾损失极其严重。民房、官署、庙宇、书院荡为废墟;较坚固的高大建筑物城楼、宝塔、宫殿全部倒塌。地震造成华阴县城西驻马桥断裂,城北大员村地裂数丈,水涌数尺。大荔县南的紫微观和朝邑西南的太白池在震后干涸。黄河南岸的大庆关和蒲州河堤尽数崩塌。华县凤谷山石泉废为干泉。根据各县州府志记载,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约为83万人。据史料记载,死亡人口上万的县,西起泾阳,东至朝邑;死亡人口上千的县,西起平凉,北至庆阳,东至绛县。震时正值隆冬,灾民冻死、饿死和次年的瘟疫大流行及震后其它次生灾害造成的死者无数可计。地表出现大规模形变,如山崩、滑坡、地裂缝、地陷、地隆、喷水、冒砂等。历史文献记载“起者卧者皆失措,而垣屋无声皆倒塌矣,忽又见西南天裂,闪闪有光,忽又合之,而地皆在陷裂,裂之大者,水出火出,怪不可状。人有坠入水穴而复出者,有坠于水穴之下地复合,他日掘一丈余得之者。原阜旋移,地面下尽(改)故迹。后计压伤者数人”。 在上述极震区内,地表大规模形变,山崩、滑坡、裂缝、地陷、地隆等现象随处可见。华县“原阜旋移,地高不尽改故迹”,地裂缝“裂之大者,水出火出,怪不可状,人有坠于穴而复出者。有坠于水穴之下,地复合,他日掘一丈余得之者”。渭南县城内“中街之南北,皆陷下一、二丈许”,“自县治至西城陷丈余”的故址,至今仍清晰可辨。县城东甫的五指山陷入平地,毁削无存。距县城东南9公里的张岑滑坡,长、宽、高各1公里以上,滑坡体所过之处“原移路凸”。县东张家岭滑坡体南北长2100米,东西宽1000米,体积约1000多万立方米。郭家沟滑坡体南北长1300米,东西宽550米,体相约300多万立方米。华阴县城西驻马桥石桥摧裂,城北大员村地裂数丈,水涌数尺。大荔县甫的紫微观和朝邑西南的太白池是面积可观的湖沼,“经地震平芜”,湖水干涸。黄河南岸的大庆关和蒲州河堤,“下钉柏桩,上垒条石,中贯铁锭”,十分坚固,,地震后“堤岸尽崩”。永济至临潼之间出现近东西向长100多公里的地震断裂带,断裂带以北大面积下降,以南大面积上升,断裂的垂直断距超过5米,其华县地盘下降5~10米,赤水镇下降4米,渭南下降2.5~4米,华阴下降2~3米。 有关专家认为,这次地震损失惨重的原因,除了地震发生在深夜、震区人口稠密等因素外,还有当时的抗震救灾体系不健全,民众防灾减灾意识薄弱,应当引以为戒。 陕西省是地震活跃的地区之一,自有史料记载以来,共发生有感地震400余次,破坏性地震60余次。目前陕西已建立了由国家基准台、省级区域台网、地方台、流动监测等构成的地震前兆观测系统,地震速报水平、预报水平不断提高,西安地区可以监测到1级以上地震,全省绝大多数地区可监测2级以上地震,并组建了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这次地震之后又引起了饥荒和瘟疫,造成了空前巨大的人员伤亡,共死亡83万人,是世界上死亡人员最多的一次大地震。据有关专家分析,造成此次地震灾害还有不少其他方面的致灾因素:1.震中区人口稠密,房屋抗震性能较差;2.地震发生在午夜时分,地震前又没有明显的地震前兆,人们没有丝毫的精神准备;3.水灾、火灾、疾病等次生灾害严重;4.社会治安混乱,谣言四起,灾民惶惶不可终日;5.当时的陕西经常干旱,发荒粮歉,人民饥饿,无居,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加上人们有听天由命的思想,缺少防震救灾知识以及突发性地震事的应变能力;6.震中区位于河谷盆地和冲积平原,松散沉积物厚,地下水位高,地基失效,黄土窑洞极易倒塌。 发生在陕西省华县地震属于典型的板块内部大地震,其重复期很长。渭河流域从地质构造上看,南面是秦岭北麓大断裂,北面是凤翔-澄城大断裂,中间是近东西走向的渭河断陷盆地。此处地壳的垂直升降运动很强烈,有发生大地震的地质背景。 山西永济普救寺的石碑记载:“皇明嘉靖乙卯冬,地维告变,于是普救寺塔亦在倾颓。甲子春得铜梁张太守命僧重建。大明嘉靖四十三年春三月望日,蒲州知州,前进士,铜梁张佳胤修。”“嘉靖乙卯冬地大震,催折无遗。......胜地曾为瓦砾场,浮图今为海珠光”
关于邢台大地震和唐山大地震以及华县大地震的优秀作文
[1]情系唐山——《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唐山大地震》——关于爱、关于宽恕、关于珍惜、关于希望……1976年7月28日凌晨,宁静的唐山市的夜空中突然出现了一道道蓝紫色的光。一家四口,爸爸妈妈在外头干活,姐弟两个在屋里睡觉,姐姐在窗前一遍一遍地喊着妈,丈夫一把拉住妻子,自己冲进屋去救孩子,就在那时,房屋倒塌了,丈夫在废墟底下,最终没能醒过来。姐弟俩被压在同一块大石板下面,只能就一个,母亲没法选择,手心手背都是肉啊!经过一段漫长而又艰难的时间,救弟弟,埋在废墟另一边的女儿哭了,恨、委屈、绝望,但是她并没有死,于是再也不要认这个救弟弟舍弃自己的妈妈。2008年汶川大地震,姐弟俩在救援现场再次相遇,女儿终于宽恕了妈妈,一叠连声的对不起背后,是两个人32年的苦痛煎熬。真情、大爱、人性、亲情。从来没有一部电影令我如此泣不成声,也许是我长大了,也许是真情感动了天地——母亲的伟大,无法容尽。人生并不苦短,当你觉得每一分每一秒都该珍惜的时候,生活有了动力,生命也就有了意义。[2]今天我去影院观看了《唐山大地震》,这是一部我期待已久的大片,今日目睹才真正尝到其中的滋味,酸中带甜,苦中有着微妙的快乐。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造成24万人死亡,16万人重伤,导致一座重工业城市在瞬间夷成平地,经济损失在100亿以上…这些数字,让人震撼,让人悲伤。最令我感动的是影片中的主角——李元妮,23秒的地震让一个幸福的女人瞬间失去了丈夫,之后,她还要被迫作出一个艰难的选择:女儿和儿子,只能救一个。手心手背都是肉,她该怎么?最终,她选择了儿子,让这位痛不欲生的母亲背负了32年的心灵枷锁。当地震突然来袭,方登方达在摇晃的屋子里叫“妈妈,妈妈”的时候,元妮在一片慌乱中,尖叫道“来——啦——”那种喊像是撕心裂肺一般,然而方大强推开元妮,冲进房子的一刹那,房子顷刻倒下。当大地震过去,元妮奋力救大强时,不幸余震又一次来袭,方大强陷入更深层,元妮仰天大叫“老天爷,你王八蛋”,那一刻,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无声地打湿了我的衣襟。当元妮站在房子的废墟上,水泥板压着他的两个孩子,救援人员进行抢救时说只能救一个,让她选择,一开始元妮含着泪大叫着“两个都得救呀”“两个都得救呀”,元妮始终坚持着两个都救,在其他地方喊救人的时候,男人们准备去的地方救人,,元妮一把拉住男人的手轻声说“救弟弟”,当姐姐方登听到妈妈说救弟弟三个字,流下了悲伤的泪,那一刻,我想到了现在如此幸福的我。辗转间,32年过去了,汶川地震来袭,方达和远在加拿大的方登不约而同地到汶川救援,方登在一个被压在楼板下的女孩身边举着吊瓶,女孩的母亲看着痛苦的女儿双腿被压在沉重的石板下,在得知情况很危险的时候,用颤抖而坚定的语气说“锯腿”。方登猛然抬头,救援人员劝说那位母亲,她说:“我知道,那是我的女儿,没腿是咋样,我也知道,但是,再搭上你们的命,我就对不起你们母亲了,以后,要恨,就让她恨我吧。”当救援人员给女孩节完肢后,那位母亲发疯似的尖叫着:“腿!我女儿的腿!”“我要我女儿的腿!我要我女儿的腿!”方登死死的抱住她,看到的是一个母亲的痛,同时也想起了在唐山大地震时母亲的抉择。终于理解了当初母亲的苦心,原谅了母亲。后来姐弟无意间重逢,一家人得以团聚!虽然灾难无情,但我相信人间有爱,有爱的世界从不空虚。还有一点值得我们赞叹的,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亲情。剧中方达对女友说了一句话:“我妈生了我三次,一次是把我生出来,第二次是我三岁的时候得了肺炎,大夫说没救了,可是我妈坚持要救我,第三次就是地震。”听到这话,我突然觉得亲情是多么伟大,亲情是一棵大树,永远为你遮风挡雨;亲情是一座港湾,永远为你心灵的小船开放;亲情是一个温暖的家,永远欢迎你回来。最后让我们珍惜生命,接纳亲情,为了亲人好好地活着,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因为,活着真好![3]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它为我们再次呈现了1976年唐山那场可怕的大地震,描写了当时灾害的无情,人们的无助,亲人的难舍,以及心灵的创伤。淋漓尽致地表演让我们似乎回到了三十多年前的唐山,回到那座曾被死神笼罩的城市,让我们了解到生命的脆弱与珍贵。故事发生在“重男轻女”的七十年代,描述了文强、元妮、文达、文登一家人经历了唐山大地震及32年后的故事。1976年7月28日的凌晨3点多钟,文强、元妮两人刚刚完事回来,正在卡车上亲热着。天有不测风云,猛然间,天空发紫,乌云密布,房屋与卡车了起来,俩人觉得不对劲,便起来张望。忽然,地动山摇,是地震,两人意识到。这时,文达,文登两个孩子还在家里,文强赶紧与元妮去救孩子。文强不顾生命危险冲进屋子里,可是无济于事,文强也死了,兄妹俩也被压在同一块水泥板下。这时,元妮过来了,救援人员问道:“救妹妹还是救弟弟?”元妮答道:“两个都救,两个都救!”可是上帝就是不允许,只能救一个,错了时间两个都没了。都是身上掉下的一块肉,救哪个呢。元妮思量万千,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回答回答:“救——弟弟!”妹妹绝望了,弟弟救了出来,但少了一只胳膊。上帝有时不公平,但有时他不会放弃任何一条生命。本以为已近死了的元妮竟然在死人堆里爬了起来,之后又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养。一场地震风过波去了,元妮觉得自己很对不起女儿,在女儿遗像前放了许多女儿最喜欢吃的西红柿。23秒,短短的23秒,使唐山夷为平地,使24万人遇难,使无数个家庭破碎。“救弟弟”这句话也一直在姐姐方登耳畔回响。32年,母亲愧疚了32年,姐姐对妈妈的憎恨持续了32年。23——32两个电影的主线,两个触目惊心的数字!32年后,四川汶川大地震,身在加拿大的姐姐方登不想看到的人遇难,于是回国参加了唐山救援队,身为企业老总的弟弟方达也参加了救援队,于是姐弟相认。姐姐原谅了母亲,第一次回到唐山家里,看到了母亲为她准备的水泡西红柿……母亲也看到了32年都以为死了的女儿,顿时百感交集,一种说不出的愧疚涌出心头,母亲跪下了,这样感人的场面令方登哭了,也深深地感染了我,我的眼泪也情不自禁的流了出来。方凳哭着问妈妈她这32年怎么过来的。妈妈说:“我过得挺好的,我要是过得花红柳绿的,就对不起你和你爸爸了!”听到这句话,我再一次哭了,我明白了什么是母爱,母爱是多么伟大!看完这部电影,我深有感触。在大灾大难面前,任何东西都可以割舍,唯独一种东西割舍不断,那就是——亲情!亲人永远都是亲人!我更明白了面对无情的天灾,我们要做的只是坚强的活下来,乐观面对。人说,生命像玻璃,一撞即碎,不可复原。所以生命很可贵,一定要珍惜不能让它浪费。《唐山大地震》中一句很经典的话语: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是啊!真的没有了,玻璃撞碎了,谁又能重修与好呢?生命的破碎,谁又来替你平复呢?仅仅23秒的时间,也许就是你一个转身、你一句话的时间,就可以让二十四万人丧失生命,从此永安于地下!人们却用了漫长的32年的岁月,重建家园,重新抚平心灵的创伤!23秒的毁灭,32年的等待和重建!生命需要爱护!
华县大地震
有,历史上西安地震过,8级强烈地震西安地区位于汾渭地震带 1556年1月23日,陕西省华县发生的8级强烈地震。此次地震在我国历史记载中是灾害极端严重的一次,死亡人口之多,为古今中外罕见。101个县遭受了地震的破坏,分布于陕、甘、宁、晋、豫5省约28万平方公里。震中区为西安市以东的渭南、华县、华阴、潼关、朝邑至山西省永济县等,约2700平方公里。华山山前断裂带晚第四纪以来具有明显的新活动,沿断裂带及其两侧分布有最新断层崖,基岩裂缝、黄土裂缝、山体崩(滑)塌体等众多的地震形变和破坏遗迹,华山山前断裂带应是1556年华县8级地震的发震断层。据记载,从公元前1189年至公元1971年,3100年间陕西共发生地震469次,平均6.5年一次。多数是5级以下小震,6级以上地震约500年一次。二00九年十一月五日早晨七时三十一分陕西省西安市市辖区、高陵县交界(北纬三十四点五度,东经一百零九点二度)发生四点四级地震。震中位置为 临潼区雨金街办 新集村。 2007年02月24日02时00分(北京时间),在陕西西安(震中位于北纬34.3度,东经109.1度)发生2.6级地震。参考:《地震地质》 1989年03期 1556年陕西华县大地震形变遗迹及华山山前断裂古地震研究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这次海峡两岸红十字组织签署的协议包括四川、甘肃和陕西三省地震重建项目,其中包括44所学校,43所卫生院,1所康复中心,以及寒梅助学计划,总计13.75亿新台币。为响应国家号召,中国红十字会近日为四川、陕西和甘肃三省灾区群众采
姐方登听到妈妈说救弟弟三个字,流下了悲伤的泪,那一刻,我想到了现在如此幸福的我。辗转间,32年过去了,汶川地震来袭,方达和远在加拿大的方登不约而同地到汶川救援,方登在一个被压在楼板下的女孩身边举着吊瓶,女孩的母亲看着痛苦的女儿双腿被压在